在2023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和“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确立了目标、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增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刻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形势,对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的新要求,是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接续奋斗力量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作出的最新回答,是在科学把握乡村建设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内涵。要深刻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特征属性,将“和”和“美”作为基本要求,逐步把乡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可及的乡村、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的乡村、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的乡村、精神富有文化繁盛的乡村。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推动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培育提升产业,这是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选准发展方向。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补上产业短板。着眼既有利于生产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活品质,建好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选好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干、村企合作一起干、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干等方式,探索帮扶产业多种实现模式。健全并落实好联农带农机制。把农户嵌入产业链,增加农户生产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持续开展消费帮扶行动。拓宽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对接建立市场化消费帮扶机制,及时化解市场风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社会工作、群众工作,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推进相关工作。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深入推广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推广试点经验做法,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既要着眼长远、久久为功,也要立足当下、聚焦重点。加强常态化宣传引导。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农户。增加农村文化产品供给。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加大治理力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同志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