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助推十堰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范文
扭住发展统筹协调凝聚合力
xx县扶贫开发有力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xx县是一个典型的滩区大县、农业大县、省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贫开发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在深入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中,xx县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一、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最大限度地汇集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农业、公路、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构建了多部门协作,多渠道投入,多层次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利用各类资金309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51万元;以工代赈资金385万元;定点帮扶资金434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3万元。同时,推行了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制度。建立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党员帮户,“大户”、“能人”带动,乡镇、村干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重点联系一个村,帮扶1—2户特困户,县党政部门、事业单位每年各定点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至少办2—3件实事,并纳入年终政绩考核,奖惩兑现;党员每人每年帮扶1—2户贫困户,做到特困户户户有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项目循环,滚动发展。围绕增收主线,把产业化作为增强扶贫开发实效的最佳途径。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2011年培育民营龙头企业4家,种植、养殖、加工等专业大户60户,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新增存栏生猪2万头,肉、奶牛0.5万头,家禽5万只,发展无公害蔬菜2000亩,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及各类产品基地3个。积极探索科技项目资金周转合作新模式,如将科技扶贫项目引进的优质高效花生品种,发放给贫困户,按种子的50%进行回收,第二年将回收种子再次发放给其他农户,依此法五年周转为一个周期,提高了扶贫项目使用效率,扩大了覆盖面。蔬菜项目采取周转棚的办法滚动发展,到户增收项目采取一对一的周转模式,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在全
省进行了推广。
四、强化培训,夯实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培训机制,融入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技术协会、民间艺人的参与,通过劳务培训,雨露计划和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加强农民工的订单培训,既满足了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又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难问题,促进了当地基础产业的健康发展。截止2011年底,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全县建立劳务培训基地2个,投入扶贫培训资金110万元,培训农民工2146人次,安臵就业1940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1164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