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推进金融综合改革发展实体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小编推荐]
在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宋勇)
(2004年8月2日)
同志们:
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为推进朝阳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纵向比较可见,虽然我们的软环境建设工作进展慢、有徘徊、有反复、不平衡,但总体趋势是向着优化方向发展的,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软环境建设水平仍处于差距较大状态。一是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我们的软环境优化进度及目前的软环境水平,与达到全省最优的预期目标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二是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无论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与同类地区相比,无论是同省外周边地区相比、还是与省内兄弟地区相比,我们都不得不从心底里承认比不过人家。我们的软环境相对于目前的发展需求已是力不能支,如果以此应对和承载未来的发展,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在软环境建设问题上,我们不是认识不到位,对其重要程度我们已经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也几乎没有人对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持有异意;不是态度不坚决,在软环境建设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不但是坚决的,而且是严厉、严肃和严正的。那么,软环境建设整而不治、建而不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关键是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或者可以用手段不硬来概括。我曾多次强调,朝阳人要有发展之忧,发展主要在项目、项目之成在环境,那么我们的发展之忧主要是经济发展软环境之忧。因此,我们必须在软环境建设这个关系发展、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上增强忧患意识,采取紧迫行动和超常措施。下面,我讲五个问题。
一、从实现软环境全省最佳的目标出发,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标准
软环境不优,无异于自断发展前程。而优与不优是比较的结果,只有“最”字当头的优才称得上真优。因此,在软环境建设中必须确立高标准。我们所要达到的标准就是:在总体定位上,实现横向比较中动态性全省最佳,并且比省外周边地区更好;在主要标志上,体现为服务最佳、收费最少、政策最优、审批最简、信用最高、治安最好,真正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竞相流入的“洼地”效应。为什么要确定如此高的标准呢。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从我市是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来考虑。越是困难地区,越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对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指出了更高要求,而越是困难地区,由于观念、体制等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越不好。软环境不好,又恰恰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振兴朝阳必先优化软环境,在这一点上全市上下必须形成共识。因此,我们必须在软环境建设取向上实现高定位、目标上实现高标准。二是从我市环境建设需要“以软补硬”的现实选择来考虑。与许多地方相比,我市的软硬两种环境都无优势可言。硬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以市开发区和各县(市)区工业小区为例,时至今日,均未达到“七通一平”的标准,这种状况怎能适应发展需要。硬环境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不是仅凭主观意志就可以办到的。而软环境建设则恰恰相反,主要不在客观而在主观。同时,经济发展现象特别是招商引资的成败也充分表明,软环境之优足以弥补硬环境之劣。对硬环境“先天不足、后天失补”的我市而言,创设一个在投资者看来既稳定、安全、舒适又有利可图的软环境,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在软环境建设上下更多功夫、做更大努力,实现高定位、设定高标准。
软环境建设重在细化目标。目标不细化,必然陷入空泛的误区。细化目标,要围绕总体定位和主要标志来进行,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从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入手细化目标。从根本上说,软环境建设问题,就是“依法行政”的问题。只有认真掌握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也就是说,软环境建设的各项目标,必须在“许可”范围内确立,根据“许可”的要求细化,把不“许可”的问题作为整治重点。
第二,要从横向比较找差距入手细化目标。软环境的优与劣是相比较而言的,在这个问题上纵比毫无意义,横比才知优劣,也只有在横比中体现先进性和长期保持先进性,才能形成“洼地”效应。如果不比较就可能出现已成“高地”却浑然不觉的状态。各涉软部门要至少每半年一次对省内其他地区、省外周边地区相应部门的涉软事项特别是各项政策、收费标准、审批事项进行一次比较,出现差距立即整改,以长期保持“最优”局面。
第三,从盘点工作经验教训入手细化目标。任务量化不够、措施细化不足等,恰恰是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实践也已证明,细化有利于抓实,细化有利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经验和教训作参照,一方面,针对软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顺势而上”确立软环境建设目标,使优的更优;另一方面,针对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教训,“知耻后勇”确立软环境建设目标,使差的变优。
第四,从满足企业和群众的要求与愿望入手细化目标。企业发展的障碍是什么,就大胆破除什么;人民群众最不满意什么,就马上纠正什么。一句话,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企业和群众需要什么样的软环境建设目标,我们就确立什么样的软环境目标。比如:有些企业反映,对域外投资企业的政策,远远优于对域内企业的政策,存在着“厚彼薄此”现象,应该予以修正,这一要求是合理的,我们应该认真采纳。
二、按照依法行政和建设“诚信政府”的要求,对软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从严整治
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为依法行政不自觉和“诚信政府”建设不到位。政依法行,则令行政通;政不依法,则人怨政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依法行政是需要优先建设的软环境。诚信是软环境建设中的又一个大课题。社会需要诚信,政府更需要诚信。只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践,软环境建设才有方向可循,因此,我们在软环境建设中必须把建设“诚信政府”这面旗帜打出去。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对朝阳“依法行政”和建设“诚信政府”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第一,整治“三乱”现象。虽经多次整治,“三乱”问题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其中乱收费、乱罚款问题更是久治不愈。据有关部门反映,前两年共查出行政事业性收费违价金额1147.4万元,今年上半年又高达近千万元。“三乱”不除,环境难优,必须强力整治。在治理乱收费方面,要大力整治少数部门和单位借执法、服务之机,巧立名目、搭车收费,雁过拔毛、多头收费行为。要按照“取消一批、降低一批、规范一批、剥离一批、延缓一批”的要求,全面清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清理后保留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取消部门擅自设立的收费项目。规范收费操作程序,严格执行“两证一卡”制度,并开出财政监制的正规发票。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款全部上缴财政,实行“票款
分离”、“罚缴分离”。在治理乱罚款方面,要大力整治违规罚款、不开正规发票罚款等违法违纪行为,重处罚、轻教育、轻管理和罚款“就高不就低”等“为款而罚”行为。严禁向执罚人员下达罚款指标,不得把罚款多少作为业绩考核内容。在治理乱摊派方面,要严厉查处在执法和服务过程中向单位和个人摊派商品、摊派资金,以及“搭车销售”等行为。
第二,整治审批事项。审批项目多、环节多,审批程序繁而不清,以及审批项目在“中心”体外循环等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更有甚者竟把废止了的审批项目及收费带进了“中心”,实在令人气愤,非大力整治不可。一是要实行集中审批。各部门要毫无条件地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具备进中心条件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暖、居民身份证等审批事项也要进中心办理,真正使“中心”成为审批事项的“总窗口”、服务事项的“政府超市”。该进不进、“挟私而进”或“项目进中心、办事在外头”的,要追究部门领导责任。年底前,确保实现90%审批项目进“中心”的目标。二是要精简审批项目。采取取消、降格、合并等形式,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主体,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内容和事项,9月底前,市政府要公布清理后的行政审批项目,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严禁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凡能减掉的审批前置事项,要全部减掉。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投资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自筹资金,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三是规范审批程序。按照“突出重点、简化方便、公开公平、依法行政、效能优先”原则,编制外商投资企业注册、个体工商户注册、基建项目、税务登记等经常性发生和比较重要的许可事项办理流程图。四是公开审批内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与企业、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除国家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以外,都要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整治违规执法。要把解决滥权、滥法问题,作为软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级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违法不究、有章不循、为政不廉”的人和事;各公用事业单位、窗口服务单位,也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原则,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各行政执法单位要坚决消除行政执法中的吃拿卡要行为,着力解决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对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要严肃纪律、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强化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提升行政行为的公信力。要把打击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等腐败行为,作为软环境建设中的大事来抓,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第四,整治服务风气。有的单位和个人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抬高自己身份的铺垫,时时处处摆出一副比企业、群众和投资者高出一等的架子,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零距离服务”,在他们那里变成了“零服务”;市委、市政府要求的“视投资者为上帝”,在他们那里变成了让“投资者视为上帝”;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依法行政,在他们那里变成了“依利行政”,有利可图的事就办、无利可得的事没人管。有的首家承办人明知办理某项审批需要经几个环节和部门,但就是不告诉当事人,致使当事人今天差这个,明天又差那个,穿梭往复在部门之间,疲于奔波。有的垂直部门不听招呼、自行其是,把自己置于朝阳大局之外。要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行业作风的明显好转为目标,大力加强服务作风整顿。一要整治政令梗阻问题。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决定的事项,任何部门和单位必须毫无条件地执行和办理,谁也不能说“不”。在朝阳境内要统一政令,不能条块分割,谁也不能用“条条”否定“块块”。二要整治效率低下问题。凡有时限要求的事项,必须在时限内办结,谁也不能说“等”。三要整治推诿扯皮问题。要在机关推行首问负责制,群众、企业和投资者首问哪个部门和单位,哪个部门和单位就必须履行首办责任,职责内的事项马上办、职责外
的事项领着办、需要多部门办的协同办,谁也不能用“不归我管”打发人。四要整治态度不端问题。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习气,着力做到“掌握情况主动办、跟踪服务及时办、找上门来抓紧办、克服困难想法办”,谁也不能颠倒“主仆”关系。
第五,整治政策环境。一方面,解决政策不落实问题。近年来,各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目前情况看,贯彻不到位、兑现不到位,以及从部门利益出发任意裁剪、截留政策等现象均有存在。对此,必须加以整治。要对现有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对没有落实到位的政策,要限期落实到位;对被裁剪的政策,要恢复本来面目;尤其要注重解决好“中梗阻”、“下梗阻”和“条梗阻”问题,确保政策不被截留、贯通到底、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着力解决政策不优问题。应该看到,目前我市出台的政策还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缺乏比较优势,有些政策是模仿来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二是缺乏系统性,有些政策因个案而生、而又针对整体起作用,具有明显偏颇和“完备缺失”;三是缺乏延续性,有些政策随意性大,出台快、失效也快。因此,要按照“废止过时政策、重申有效政策、创建特殊政策、整合各级政策、形成系统政策”的要求,抓好政策的清理和创制,尽早形成“低门槛”和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三,努力形成优化软环境的社会氛围。要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于软环境之中,让“人人都是软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形成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的主观意识,当好软环境建设“义务宣传员”、“义务建设者”、“义务监督员”。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要敢于如实反映和坚决抵制损害软环境的人和事,同时也要自觉依法办事,坚决不在软环境建设中充当“助纣为虐”的角色。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既抓反面典型的“曝光”,又抓先进典型的宣扬,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四,坚持常抓不懈。发展无止境,软环境建设也无止境。今年是全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年,对朝阳来说,年年都应该是软环境建设年,必须做到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一抓到底,不搞虎头蛇尾。必须着眼于长效作用,建立软环境建设的工作运行机制,纳入经常性工作日程。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工作队伍,细化一批配套的推进措施。在所有的涉软部门,每年要搞一次横向比较,主要领导每年要做一次优化服务的专题报告,全市每年至少要搞一次对破坏软环境行为查处情况的通报。要通过这些具体的推进措施,确保我市的软环境处于持久优化状态。
同志们,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软环境建设工作推向广泛深入的领域,把“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理念树立起来,把创造“全省和周边地区最佳”的口号在全市叫响,务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实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