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4工程提高基层党建思考
近年来,**县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大力实施“2224”工程,即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实施“两个提升、两个转化、两个创新、四个培养”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两个提升”,即努力把比较优秀的村支部提升为红旗支部,把红旗党支部村提升为文明富裕的强村。**年,该县优秀村党支部82个,强村10个,通过不断加大红旗党支部建设,目前一批优秀村党支部提升为红旗党支部,红旗党支部达50个,强村15个。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两个创新”即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加强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网络式设置;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方式,实现管理、引导、服务相结合。依托闫深港、八间房、薛庄等村“支部+协会”模式,郝佃子村企联合支部等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目前,全县有“支部+协会”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26个,带动农户11630户,**年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户增收1160元;有村企联合支部13个,企业联合支部16个。注意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从管理型工作方式向管理服务型工作方式转变,学会用教育引导、示范服务的方法,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基层党建示范区,侧重从后进支部转化、红旗党支部建设、发展党员等方面突出重点,带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上新台阶。
“四个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切实解决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陈官屯乡前官地村党员张香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从事井机制造业,几年来,在上级党委和当地支部的培养下,摸索出了一套高水平的井机制造技术,年收入达6万多元,并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该乡井机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刘田各庄镇陈翟坨村群众谢国彬投资100万元办起了淀粉净化厂,不仅吸纳了2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还带动了周边甘薯面积的不断扩大,镇党委及时将其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并发展为党员。据统计,全县**年新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中,致富能人达308人,占所有发展对象的40%;近两年中,有156名致富党员被培养成村干部,有113名“双带”(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干部被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