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原卫士的精神——记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里孜戍边模范连”事迹材料

青山不语,但是他们见证了军人的忠诚。白云缄默,但是他们目睹了军人的艰辛。以下是职场为大家整理的2021高原卫士的精神——记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里孜戍边模范连事迹材料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喜马拉雅山脉北麓、雅鲁藏布江源头的马泉河畔,驻守着西藏军区最西端的连队里孜戍边模范连。这里距离拉萨884公里,驻地全年7级以上的大风刮不停,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连队官兵以青春和热血忠诚守护着边防线上的21个界桩和39个山口通道。

不久前,里孜戍边模范连官兵以战备拉动的形式徒步拉练至营区附近的仲巴烈士陵园,指导员高军杰给官兵们讲述起连队先辈们的战斗故事。

当年战场上的硝烟已经散去,但站在安静的烈士陵园里,看着一座座有名或无名的墓碑,听见路过车辆不时响起致敬的鸣笛声,似乎都在诉说着战斗并未远去。

连队成立以来,出色完成了平叛剿匪、封边控边、维稳执勤、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官兵们每年执行巡逻、潜伏任务百余次。近年来,先后有22名官兵长眠在雪域高原。倾听着先辈的英雄故事,去年入伍的列兵王浩翔说:来到边防,就意味着随时准备战斗。

忠诚

里孜戍边模范连营房矗立在辽阔的仲巴草原上,正值盛夏,极目远望却看不到一棵树。连队昆木加哨悬挂着这样一条横幅:

4.5公里——4500公里。哨长土旦旺久解释说:

4.5公里是哨所距离边境的距离,4500公里则是昆木加与北京的距离

这里,离北京很远,离党却很近。指导员高军杰说,驻守风雪高原,身体可以缺氧,精神不能缺钙。连队党支部始终把举旗铸魂放在第一位,注重加强理论武装,矢志锻造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高原卫士。

这里离繁华很远,离界碑很近。官兵的真情告白没有华丽的字眼,但他们的忠诚早已熔铸在一次次任务中。

2015年春节,上士卢红超担任潜伏任务,在海拔5500多米的山口雪地一趴就是两小时,瞪大眼睛死死盯住通道,等完成任务,卢红超已成雪人,身上多处被冻伤。

军医李向勇说,每次拿到体检报告,官兵们都不敢细看。肠胃病、心脏病、关节炎……随便拎一份出来都有问题。

里孜戍边模范连驻地位于海拔4560米的日喀则市马泉河畔,过去,受条件限制,连队官兵只能喝由雪水、雨水、河水汇聚而成的井水,水中氟、砷等矿物质含量超标,味道苦咸,长期饮用苦水,老兵们普遍患有牙齿掉落、脱发等病症。

近年来,西藏军区大力提升边防建设质量,连队建成了新营区。施工队施工时还采用我国一流的寒区打井技术,凿破冻土层,向下挖了215米,终于掘到深泉。砌上保温砖、安装过滤网、铺设抽水管、装上净水器,困扰里孜戍边模范连官兵半个多世纪的苦水难题至此彻底得到解决。

里孜戍边模范连驻地降雪期达6个月以上,自然条件恶劣,但每次巡逻任务,官兵们都抢着去。列兵王超新兵下连就申请执行巡逻任务,经历的海拔高度短时间内从3800米到5000多米,高原反应袭来令人头痛欲裂。班长让他原地休息,但王超却说巡逻不到点,就是当逃兵,咬牙追上队伍继续执行巡逻任务。

2019年国庆,里孜戍边模范连官兵按计划执行节日战备巡逻任务。巡逻车在茫茫无人区中穿行,经过一段戈壁路段时,车辆意外陷入泥沼,大家多次尝试将巡逻车拉出,却都无济于事。此时的无人区内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天色暗下来以后,远处还不时传来狼嚎的声音。

大家守在车里等待救援,官兵们轮番讲笑话御寒,回忆先辈的战斗故事鼓舞士气,整整坚守21小时。获救后,官兵们乘车继续踏上巡逻路。

2008年连队奉命执行边境封控任务,官兵们顶风冒雪,克服恶劣环境在雪地中长时间潜伏,共抓获越境偷渡分子7名,荣立集体一等功。

精武

里孜戍边模范连所属的昆木加哨所,屹立于海拔4960米的茫茫荒原,昆木加藏语的意思为鲜花盛开的天堂。但是来到哨所就会发现,这里很难看到鲜花,官兵们开玩笑说,昆木加哨所只有两个季节:冬季,或者大约在冬季。一到冬天,哨所驻地就只剩两种颜色:黑色的大山和白色的雪。

高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长期扎根边疆,里孜戍边模范连官兵苦中有乐,积极向上,把苦寒寂寞的生活过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连队营房建成之初,万里无云,十里无树,和野外并无太大差别。战士孙义勇望着满目荒凉,发誓要打破纪录,在海拔4560米的营区内种活树。

然而这里冻土层深,寒冷干燥,种下的树苗死了一批又一批。孙义勇不信邪,给树苗穿上保暖衣,戴上防寒帽,不断改良土壤,更换树苗品种,3年后,终于看到一棵沙棘树在寒风中吐露嫩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嘎嘎生活在雪域高原一个仅有30多户人家的藏族村落。村子不大,距离里孜戍边模范连驻地很近。嘎嘎是村里建档立卡的重点贫困户,因为视力二级残疾,家里的草场没人放牧,能做的工作又少,只能靠政府每年发放的7000多元补助拉扯7岁的儿子嘎玛顿珠生活。

了解到嘎嘎一家的情况,连队官兵定期为她和孩子送去生活用品、药品,官兵们还帮助嘎嘎参加培训持证上岗,成为村养羊合作社员工,每月收入700余元;家里的50只羊赶进养羊合作社,每年能分到差不多1万元的红利,极大改善了嘎嘎家的生活。

现在有钱了,我的愿望就是把阿妈的眼睛治好。如果有机会,我长大后也要参加解放军。金珠玛米呀咕嘟。嘎玛顿珠举起小手,学着解放军叔叔的样子给连队官兵敬了一个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