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动态演进研究述评
摘要。金融结构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其演进的内在动因可能使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导致金融结构偏离最优金融结构,抑制经济发展。本文论述了金融结构的分析指标、其演进的内在动因和过程。
引言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实体对于金融结构的内在要求使得最优金融结构应与经济实体结构相适应。金融结构的演进存在一定的内生驱动力,法律环境、政治制度乃至文化、人口结构等因素都会对金融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内生动因可能使金融结构趋向最优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导致金融结构偏离最优金融结构,抑制经济发展。现实中金融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例如美国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交替作用于金融结构;德国、日本在一定历史时期,金融结构呈现动态演进,螺旋互动(姜海川,2006)。本文分析金融结构指标,通过金融结构内生性原因,归纳金融结构动态演进过程,最后为金融结构理论发展提供建议。
一、金融结构分析指标
金融结构分析指标是衡量金融结构模式的重要标准,分析金融结构动态演进过程,首先要选择观测的指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将金融结构分析指标分为两类: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一)数量指标
金融结构的数量指标是指可以量化的指标,这类指标一部分是以某一具有代表性数据为依据,例如金融相关比率指标,它是戈登史密斯衡量金融结构的8个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最基本的指标,用金融资产市价总值与国民财富的比例表示,该指标反应了经济货币化的程度与金融发展状况;另一部分指标综合了几个维度,刘五仁(2002)为丰富新兴市场经济体系中金融结构指标体系,引入市场和制度与变迁因素,综合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构建金融结构健全性指数fsi(financialstructuresoundnessindex),即fsi=ωfiifii+ωflnifini+ωfmifmi+ωfcifci,金融工具指数(fii)、金融机构指数(fini)、金融市场指数(fmi)和金融制度指数(fci)的加权平均数,他认为金融制度、机构、工具、市场是金融结构客观存在的四要素。
(二)质量指标
1.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
金融工具使得储蓄与投资职能分离,不同的金融工具克服资金运动中不平衡的方式不同;金融机构是指全部金融资产中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融机构资产在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他机构中的分配等,不同的金融工具类型以及金融机构资产份额使得金融结构存在差异。
2.融资结构。
白钦先(2005)提出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融结构理论,劳平(2005)认为金融结构的核心是融资结构反映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相关系及量的比例,通过金融市场中资产业务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作为金融机构的分析指标。
3.信用制度。
赵胜来(2005)将信用制度定义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制度安排。他认为信用是客观存在于经济基础,对社会资本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银行和金融机构等中介在信用制度安排不同使得对金融结构的分析指标应包括对其信用形成和信用构成制度的考察。
4.金融监管制度。
金融监管机构的集中度和中央银行涉足金融监管程度对金融机构的效率、稳健性产生影响(刘锡良,2017),而即金融结构的变化也会调制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巴曙松,2013)。目前全球监管机制趋向于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即在解除利率控制、贷款限额、业务范围限制,以及对特殊手段的使用限制和国际间资本转移控制(赵胜来,2009),这将对金融结构产生影响,金融监管制度应成为金融结构分析指标。
5.开放程度
李健、贾玉革(2005)首次将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程度纳入结构分析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基本上可以反映中国金融结构的全貌,也能展现金融结构与金融功能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可进一步探讨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优化的路径。
(三)金融结构分析指标评价
由于数量指标的指标的微观数据缺失使得数量指标的可得性较差,另一方面数量指标计算方面较为复杂,对于质量指标而言,不是一个量化的指标,往往存在一定主观性,评判起来不够准确。随着金融创新等金融科技发展,金融结构呈现趋同发展,使得金融结构的分析指标更为复杂,金融结构界定更为模糊。
二、金融结构内生性问题
在金融领域,经济学家们致力于研究金融结构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结构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中,那么金融结构因何而变化。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总结金融结构内生决定于两类因素,一类因素与金融结构动态演进互为因果关系,螺旋发展;另一类因素单向影响金融结构,一定程度上会使其偏离最优金融结构。
(一)金融结构双向影响因素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以白钦先为代表的国内学者首先分析金融结构的演进,提出金融结构的核心是融资结构,一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相互关系作为金融结构分析指标,归纳出金融结构是低级到高级、由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动态演进。姜海川(2006)从法律制度角度分析金融结构的演进过程,他以各国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相关法案为基础,发现不同金融结构国家经历相似的金融结构演进路径,即他们都经历过间接融资推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他认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螺旋发展过程。李超(2015)、侯熠(2016)从人口结构角度分析金融结构的变迁,当一国中年人口比例上升时,金融资产需求增加,对金融结构率产生促进作用,即金融结构从以银行为主的向以证券市场为主变迁;当一国青年人口或老年人口较大时,金融资产需求减少,对金融结构率产生抑制作用,即金融结构从以证券市场为主的向以银行为主变迁,老龄化背景下,金融结构将可能由银行主导型向着金融市场主导型方向变迁。刘湘勤(2007)提出金融工具创新是推动金融结构变迁的动力,通过分析美国金融结构变迁发现金融工具创新与金融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金融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中不断受内生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文化因素、领导人信仰、政治因素、历史因素、业家行为与金融创新以及全球组合收益率变化等,内在影响金融结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一定的外在环境条件下,存在最优金融结构适合经济发展,但金融结构内生性影响因素会使现实金融结构偏离最优金融结构,从影响金融结构演变的内在动因来看,金融结构要想适应经济发展,应该克服这些使其偏离最优金融结构因素,进而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