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行财政审计一体化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财政部门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各项改革,提高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由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使财政审计也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创新审计方法,才能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笔者多年来从事工
作,经过不断探索和广泛的学习交流,对于财政审计如何行之有效的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新财政审计工作理念,推行财政审计一体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要更新结合财政审计理念,逐步深化财政审计的内容。通过财政审计一体化,实现审计工作的“四个转变”:一是从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向全方位关注财政性资金转变;二是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审计并重向以财政支出审计为主转变;三是从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转变;四是从侧重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向注重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转变。财政审计的重点要转向全方位关注预算内外所有财政性资金,关注财政性资金支出的方向,关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关注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有效使用,关注财政投资的绩效,以促进财政改革的深入和制度的完善,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财经管理行为。同时,要把对综合财政预算、税收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作为基础工作,力求做到审计内容完整、审计方式和结果规范;对不同年度的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及财政部门的预算组织与管理工作等,应作为专项审计监督的重点。审计重点部门包括有经济决策制定权、经济调控权、资金分配权、执收执罚权的部门;重点资金包括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各项非税收收入等;重点内容包括制度体制问题、与行政权力相关的经济活动、重大损失浪费问题、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问题;重点环节包括决策环节、资金分配环节、管理环节、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等。
(三)要创新财政审计方法。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在财政工作中的地位不断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权和资金使用的监控权。与此相适应,随着“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的建立完善,会计信息资源高度集中到财政部门,财政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对此,各级审计机关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增强对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和审计信息化的紧迫感。财政审计部门要充分掌握财政信息资源,发挥好资源整合作用。要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财政审计的重点和质量。
(四)要加强财政审计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促进财政审计进一步向现代审计转轨,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审计队伍。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在强化财政审计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法律法规、计算机审计技术以及与财政审计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逐步使队伍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突出加强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培训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