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

摘要。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猪业;现状;战略与政策

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生猪产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占居重要位置。

我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肉食来源,占日常肉类消费的60%以上。但是产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市场价格波动,成本持续上涨,疾病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一、生猪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但长期以来都是传统饲喂方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才真正走出家庭副业,向商品经济转化,促使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正向着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方向发展。

目前,就全国而言,我国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存栏和出栏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但是饲养规模区域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辽宁等平原农业区年出栏49头猪的分散养殖农户数量快速下降,出栏大于50头的小规模养殖农户快速增,而福建和四川受土地规模限制,50头以下的生猪饲养户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东北玉米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等四大地区。在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猪养殖业正逐步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同步发展的势头,越是规模化饲养的地区其产业化发展速度也越快,农民

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养猪协会发展迅速,以养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养猪的产业化体系成效显著。

二、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养猪是我国的传统养殖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大部分生猪是以农户散养为主。自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生猪的生产,我国养猪业在品种、饲料、疫病控制与净化、生产工艺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些技术和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生猪生产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就目前生猪整个产业发展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饲料原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

目前,我国饲料资源匮乏,受粮食、石油价格上涨影响,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使生猪行业各环节的养殖成本增加。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二)养猪扩群资金投入缺口大,贷款难,利息高

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依赖于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养殖户自有积累资金有限,需要向银行贷款。但是生猪养殖业贷款渠道较少,贷款实际操作困难大,门槛高,利率高,直接影响养猪扩大再生产。

(三)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基层养殖技术薄弱

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投入少,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文化素质不够高。养殖业整体生产水平低,主要表现为规模养殖比例小、散养户仍占相当比重,散养户、小规模养殖场(户)缺少技术员,欠缺养猪品种、饲料、饲养、管理、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支持。

(四)生产水平低

不单是育肥指标,母猪的生产性能(母猪利用率、产仔数、哺乳率)也低于发达国家,养猪技术落后,设施条件差,除发达地区和后来兴建的一些猪场设施较好以外,很多猪场设备老化,结构不合理,无法提供现代猪所需的良好环境发挥其生长潜能。

(五)猪疫病预防与预报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快速诊断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和根除计划,疫病已经成为影响养猪产业顺利发展的障碍。随着规模养猪的发展和大量的国外引种,国内本身旧病重现,新病未去,我国猪病日益复杂,传统疫病非典型化、新的遗传病、非典型、亚临床病症增多、多病原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已成为困扰养猪生产发展、影响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基本障碍,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展望.doc免费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

支付6元已有11人下载

下载这篇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