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总稿)
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
一、县域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县域城镇体系的历史基础
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传入也比较早,自秦汉以来,就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福鼎市依山傍海,山明景秀,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具体县域城镇体系发展,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建制变更的不稳定发展阶段
福鼎地域,唐属长溪县,元属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设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升州为府,设霞浦县,福鼎属霞浦县地。
乾隆四年(1739年),析霞浦县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属福宁府。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
民国元年(1912年),福鼎属东路观察使;民国3年,改东路观察使置闽海道;民国14年,废道,直属省辖。民国23年,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区署驻福安);次年,第二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第一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第八行政督察区复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福鼎均属其管辖。
2、稳定发展阶段
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属浙江省温州地区。同年10月,福鼎改属福建省福安专区。1970年7月,福安专区革委会机关迁址宁德,福鼎属宁德地区。北接浙江,东临东海,稳定的政治环境,海陆上的优势使得福鼎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1994年,福鼎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3、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199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福鼎撤县设市(县级),原有区域不变,从此结束了福鼎的256年县建制历史,跨上了建设闽浙边界、东海之滨文明城市的历程。
全市辖3个街道、10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
(二)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1、城镇现状的规模分布特征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福鼎市总人口521070人,其中:桐山街道44553人、桐城街道62660人、山前街道24907人、贯岭镇18822人、前岐镇39264人、沙埕镇33419人、店下镇38215人、秦屿镇50501人、磻溪镇24615人、白琳镇40720人、点头镇41608人、管阳镇39162人、嵛山镇5362人、硖门畲族乡14885人、叠石乡16608人、佳阳乡17462人、龙安开发区8307人,其中县城所在地桐山、桐城街道,经济发达的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人口最为集中。
2、现状城镇的分布特征
福鼎市的工业主要集中于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土地面积405.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9.04%,常住人口17.5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0.8%,
乡镇企业总值24.76亿,占全县总产值的39.5%。
白琳镇是福鼎市工业重镇,主导产业玄武岩是福鼎市支柱产业之一,被评为中国十大板材基地,依靠玄武岩,白琳经济走在了全市的前头。
秦屿镇依山伴水,境内有中国驰名的太姥山,东临东海,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路经,这样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得秦屿的经济在全市首屈一指。秦屿镇现有纺织、机械、板材、食品、建筑、水产品加工等产业。
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港口经济发展迅猛,并推动福鼎经济的发展。
点头镇是福鼎市大毫茶的发源地,茶叶是该镇的支柱产业,近几年福鼎白茶名声鹊起,点头镇大大为之受益,加之是沿海渔港,渔业发达。
桐山镇作为市政府所在地,经济发展情况并没有预期的好,没有发挥中心城镇应有的作用。
但是福鼎的区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贯岭镇、硖门畲族乡、叠石乡等乡镇,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经济发展缓慢,加之长时间不受政府的重视,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阻碍。这样不利于区域发展的平衡。
福鼎市主要乡镇各指标对比
乡镇名称土地面积(km2)乡企总值(亿元)人口(人)人口密度土地经济密度城镇人口(万元/km2)(人)35880034200324001200021200303003210095001250025400203002980031300242001320030400412.781253.75330.57326.82482.26310.67405.04540.98141.69305.44354.42243.89266.09440.851801.8269.55234.46481.41323.46267.48643.3197.47539.52549.19137.63125.52地貌类型全市桐山镇桐城镇贯岭镇沙埕镇店下镇秦屿镇硖门畲族乡佳阳乡前岐镇磻溪镇白琳镇点头镇管阳镇叠石乡嵛山镇1450.1539.9665.0578.6539.03140.75116.7454.7252.3485.03222.31130.3119.63197.6379.6728.3463.937.26.562.125.323.35.621.771.45.474.397.036.572.7213.46598600501005950026000371004600056300170002120046000315003980042400482002120056300914.681008.46950.551363.05河谷沿海平原区中低山丘陵地区1986.591220.89岛屿群
注:此表不含龙安开发区
(三)交通线路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交通条件是影响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县城,交通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大小与产业分布的疏密。在水路交通为主的时期,福鼎城镇主要位于桐山溪两侧。如今在公路交通为主的时期,主要城镇又趋向于国道、省道、高速路和铁路附近。
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方面。福鼎市公路建设主要目标和重点是加快县道及高速公路连接线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其技术等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快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运输场站建设;继续加强国边防公建设。在水运建设福鼎市港口建设按照《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功能划分为指导,结合《宁德市港口总体规划》,强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区发展,加快沙埕港专用码头、城关作业区码头、八尺门港码头、桐山港航道和陆岛交通码头建设。
自1988年10月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已达到3.5万公里里程。我国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等公路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公路交通网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福鼎市境内有福宁高速公路和g104国道,还有温福铁路及78、58省道,它们为福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例如,在主要交通干线附近,聚集了福鼎市最为发达的乡镇。其中,乡镇企业总值就占了全市的87.45%。而且,其城镇人口也占了全市的67.79%。
2009年6月30号,温福铁路开通货运,随后即将正式开通动车组客运,福鼎人民将踏上自己家乡土地上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体验高速铁路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结束了福鼎市没有铁路的历史。温福铁路经过福鼎和太姥山两站,必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加快福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程。
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离市区45公里,北界前岐镇,东北与浙江省苍南县接壤,西南毗连店下镇,东南临东海。沙埕港港道长40公里,宽约2公里,水深无礁,久不淤积,不起风浪,航道稳定,为闻名的天然良港。早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曾把它列为三大渔港之一。这里距台湾基隆港142海里,总面积为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陆地面积的10倍。省道沙(埕)吕(峡)线直达市区与104国道福鼎段衔接,万吨巨轮进出不受潮汐限制。由于沙埕港阔水深且有群山庇护,台风季节,港内外风力相差4级,可避12级以上台风,是渔船、客货轮船的天然避风良港。沙埕镇处港湾中心,经贸活动繁荣,是福鼎最大渔区集镇、渔业主产区,外海台山渔场资源丰富,是闽东主要渔场之一,盛产黄鱼、带鱼、鳗鱼、墨鱼、虾、梭子蟹等。1992年至1995年,沙埕镇先后被省批准为对台贸易点、对台劳务输出点和台轮停泊点,使沙埕成为闽东沿海地区对台进出贸易活动和近洋劳务输出的重要港口。
福鼎市乡各乡镇沿主要交通路线聚类一览表
交通线途径乡镇土地面积(k㎡)土地面积比重(%)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乡镇总产值(亿元)7.26.56乡镇比重(%)桐山镇39.962.864.655.015.953.6211.5110.49桐城镇65.053.84福宁高速公路贯岭镇78.655.632.601.62.123.39白琳镇130.309.323.983.5615.62.49店下镇温福铁路秦屿镇硖门畲族乡140.75116.7454.7210.078.353.914.605.631.73.033.210.853.38.651.775.2813.832.83前岐镇78省道沙埕镇85.036.084.62.895.478.7539.032.793.712.455.328.51点头镇g104国道管阳镇119.638.564.243.2115.624.95197.6379.6714.145.704.822.123.332.721.04.351.6056省道叠石乡1.02县道磻溪镇222.3115.903.152.334.397.02水路嵛山镇28.342.035.634.203.465.53总计1147.1682.0748.9639.1454.6887.45
(4)城镇分布密度的特征
福鼎市共有建制镇12,城镇密度约为8.6个/千平方公里,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全省约为4.9个/千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建制镇3.1万人(指镇域人口,下同),县域范围内地形多样,建制镇在县域内分布不均,在山地丘陵地区建制镇分布密度低,且规模小,城镇密度约为6个/千平方公里,平均每个约为3万人;河谷冲击平原建制镇分布密度较高,且规模较大,城镇密度约为11.26个/千平方公里,平均每个约为2.96万人。这样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县域经济
的整体发展。
3、城镇等级体系的规模分布特征
福鼎市是福建省的县级市之一,城镇体系现状隶属于宁德市。根据全市12个镇2个乡集镇的分析,城镇等级体系分三级,较为符合福鼎市的现状。
三级城镇数量之比为1:11:2,大致呈鼓形分布,而三级城镇人口规模之比约1:
9.30。0.52,大致也呈鼓形分布(亦属较发达人口结构模型)。i、ii级城镇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的95.22%,表明二级及其以上城镇在县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三级城镇的单体规模相对较小,很难正常发挥各种功能和效率。
4、城镇职能结构分布特征
根据城镇职能的三要素(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对福鼎市城镇职能分析,现阶段,部分城镇经济职能特色明显,其职能覆盖面广,超越了周围部分地区。如福鼎市的白茶、白琳镇的玄武岩、秦屿镇的太姥山旅游景观在全国都有其名。
即将投入使用的核电站,将给福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福鼎市民众的生活能源将得到充分的保证。该镇的太姥山旅游业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县域内各个城镇基本上是在各自的行政领域内执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职能。部分地处山区丘陵的乡集镇如前岐镇、磻溪镇等城镇规模较小,一些基础设施难以到位,担负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职能相对较弱。
福鼎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现状分布一览表项目等级城镇名称同级个数占城镇总数的比例(%)7规模(万人同级城镇人口小计(万人)5.015.952.603.714.605.6311794.63.153.984.244.825.63214141001.702.1257.7439.141001.874.7833.6585.973.62占城镇规模总量的比例(%)9.25i级桐山镇桐城镇贯岭镇沙埕镇店下镇秦屿镇1ii级前岐镇磻溪镇白琳镇点头镇管阳镇嵛山镇iii级合计硖门畲族乡叠石乡这样,可大致把福鼎市城镇职能分为二类:i类(综合性城镇),主要是桐山镇,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ii类(工业经济中心城镇),主要是白琳镇和铜城镇、点头镇,以发展第二产业
和第三产业为主。前者是以旅游业为主,后者是以工业为主;ii类(集贸型城镇),主要是围绕各乡镇域范围内执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职能。主要位于山区丘陵地区,发展农业。
一、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福鼎市市域城镇体系由县城和10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组成,据调查统计,目前的成建制的城镇常住人口为32.862(万人),广义上的城镇化水平达到63.8%。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城镇体系具有一定的规模,城镇规划建设缓慢。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某些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福鼎的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各个乡镇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作为次中心城镇,城镇化水平高于其他各镇,基础设施,要优于其他各镇。目前各镇的发展与其预期的规划都有一定的差距,城区供水、公交和环卫设施、城市绿化带,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大型停车场和九鲤溪、嵛山岛景区等配套设施建设还需要完善。
(2)中心城区带动能力不足;小城镇功能弱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桐山镇作为福鼎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白琳镇是福鼎市工业重镇,主导产业玄武岩是福鼎市支柱产业之一。秦屿镇现有纺织、机械、板材、食品、建筑、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港口经济发展迅猛。但目前还没有还没有形成聚集效益,对周边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还不够强。(3)城镇发展过程地区分异明显,限制其整体的发展。
福鼎市的工业主要集中于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乡镇企业总值24.76亿,占全县总产值的39.5%。贯岭镇、硖门畲族乡、叠石乡等乡镇,经济比较落后,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不高。乡村景观比较明显。(4)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待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建设出现一些违规建设。目前,在一些城镇与农村的交接地带,出现一些违规建设用地,占用农田进行宅基地的建设或者违规抢建。出现一些非法买卖土地的现象。这些现象将影响到城镇的总体规划,不利于城乡规划的合理有序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城镇的基础建设。而太姥山周边的一些违规建设则会影响到太姥山的环境保护和旅游的开发。
二、城镇化进程与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的机制分析
1、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为福鼎市镇化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近年来,福鼎市按照中心城市、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扩建中心城区主干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加快所在乡村的经济发展,促使被征地农民改变就业方式,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近年来,福鼎市开辟了以福鼎工业园为龙头的文渡、龙安、双岳三个万亩工业项目区,以及秦屿水井头、山前铁塘里、桐山岙里、硖门柏洋、贯岭汽摩配、白琳金山、点头茶叶等各聚特色的项目集中区,为浙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平台,大批企业纷至沓来。几年来,福鼎市共引进和实施工业项目304项,总投资175亿元
(其中引进项目152项,总投资141亿元),达产达标后可新增产值500多亿元。目前,项目已投产142项,在建85项,正抓紧前期工作77项。初步形成食品、医药化工、石材加工、汽摩配件、合成革、泵阀制造等优势产业。化油器的研发生产走在全国前列,摩托车化油器和通用机化油器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40%和58.5%,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化油器名城”称号;合成革产业发展迅速,今年预计完成产值65亿元,其生产能力及技术标准也处于国内较高的水平,合成革产量占全国市场的16%,是国内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福鼎市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合成革产业基地。
09年1-11月,福鼎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27682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41112万元,同比增长29%。2009年福鼎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3.58亿元,比上年增加15.5%。
2、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福鼎市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有温福铁路、g104国道、福宁高速公路、78省道和56省道。主要交通干线遍布全市各乡镇,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自09年起至2012年,福鼎市计划投资约15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该市今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计划投资约2.95亿,主要用于普通公路建设,及码头工程、农村客运站点、闽浙便捷物流中心等工程建设。福鼎核电项目:位于秦屿镇备湾自然村,于2004年初启动,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总投资约800亿元,是福建省历史以来单体投资量最大的项目,已列入省2006年预备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十一五”核电开工备选项目。前期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一期工程建设2台机组,投资约270亿元,已于2008年初正式动工,1#、2#机组分别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月投产运行。
3、科学的城镇化政策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今年来,福鼎市发布了各项利民的政策和措施,有力的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福鼎市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投资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政策,有效的吸引了城镇外的人口向城镇转移。例如福鼎市今年就推行“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据了解,福鼎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资金贷款支持,并建立完善农村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引导和帮助农村青年就地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使许多受到扶持的农村青年成为了当地致富的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到城镇,对城镇规模的扩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树立良好形象,高效服务发展的政府形象是城镇化的关键所在
根据福建省建设厅的对我省旅游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建设我省六大核心旅游城市,结合福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并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复,新一轮福鼎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福建六大旅游核心城市之一。
(二)城镇体系发展的战略地位
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必须是非平衡发展,这种非平衡首先表现为增长极(通常为区域城市或城镇)的选择。一个区域城镇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目前,福鼎市经济的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够强,部分城镇不是人口规模小就是分布过于集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规划期内,福鼎市应重视区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的各项建设,以增强有区域辐射力的中心城镇的综合实力,通过阶段性的不平衡增长的转移(大小幅度、速度、规模依当地经济实力而定)逐步过渡到整个市域的相对均衡,在每个不平衡阶段都必须为下一个阶段的重点发展创造条件。这样,随着福鼎市城镇体系的发展,整个市域经济也就随之发展起来。
(三)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原则
1、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阶段性原则
其一,现阶段福鼎市经济起飞前的准备时期,城镇体系的发展必须抓好各区域片的中心地和发展轴线建设,为将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其二,随着国家海西建设战略的展开,环三都澳区域被福建省政府列为全省规划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区域,福鼎市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发展机遇变各种潜在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一旦时机成熟,就应努力使市域内乡镇全部改为建制镇,并使重点中心城镇的规模和影响力更大,区域内城镇差异趋于平衡。
2、整体性规划原则
规划期内,一是要求城镇体系的近、远期形态相互衔接,形成时序上的整体;二是城镇体系的中心城镇与周围腹地要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整体性结构;三是沿福宁高速公路和g104国道、温福铁路及78、58省道、沙埕港等构成的发展轴与山区城镇形成协调一体的多层次整体性结构;四是市域城镇体系发展与宁德市城镇体系发展应整体上保持一致,使中心一一外缘关系平衡;五是要根据区位、发展基础和条件,对城镇功能和土地使用采用合理分工的整体化结构,基础设施采取一体化的网络布局。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福鼎市城镇体系的各城镇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工农业供给的各种可能性,发展以板材、白茶产业为龙头的支柱产业群,壮大以机械电子、纺织工艺、轻工、建筑、水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链,建立一批经济强镇,从而形成城镇发展的基础;充分重视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先导作用,在一些区位较好的城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引导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城镇化;充分利用区内交通干线新建、改建、扩建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络,使城镇的产业分工趋于合理化。
4、保持生态环境优化原则
福鼎市大部分乡镇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依山傍海,山明景秀,历史悠久,城镇的发展决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各城镇的发展都必须建立绿色区域和带状绿化体系;要从区域范围内协调经济、人口、城镇、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要考虑资源环境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正确构造人与自然间的生态经济关系,保持生态环境的合理承载量,以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四)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
随着省委、省政府将环三都澳列为海西重点开发区域,福鼎市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大好时机,福鼎市应大力实施回归、承接、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和服务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构筑海西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在这过程中福鼎市将成为环三都澳的发展核极,城市化将会随之大大的加快,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善。根据环三都澳的城镇体系规划和福鼎市的区位、交通、社会发展情况、城镇用地情况,福鼎与福安、霞浦作为宁德市的副中心城市,其城镇体系的规划影响全局。为实现福鼎市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布有序、职能结构合理协调、环三都澳空间联系紧密衔接的发展目标,因此,理清本次的城镇体系规划思路:
1、合理定位,各显其职
福鼎市各城镇经济发展情况、交通条件、自然资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城镇应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定位自身在福鼎市城镇体系发展中的地位,找到自身发展的支柱产业,突出各自的特色,形成遍地开花,各有千秋、多元化城镇发展格局。
东南部发展以旅游、渔业养殖、港口经济为主的城镇;中部以发展建筑板材、高新技术产业、山区经济为主的城镇;北部发展比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集散的城镇。各城镇应加强城镇间的合作,优势互补,使各城镇紧紧联成一体,对外竞争,提高城镇的总体竞争能力,更好的造福各城镇。
2、主动承担责任,强化中心系统,全区带动全面推进的空间网络化
出于对环三都澳整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福鼎市在环三都澳城市群中的地位以及福鼎市城镇发展的现状因素的考虑,目前环三都澳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机遇期,福鼎市作为环三都澳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福鼎已形成白琳、秦屿、沙埕、桐山为主的四镇鼎立的格局,随着福宁高速公路、温福铁路的通车,区内的交通网络已经初成规模,呈现出区域综合增长多中心系统。这些中心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而聚集相应的增长要素加快发展,然后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各城镇应发挥各自临海、矿足、旅游、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量力而行硬化通自然村公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办法;推进陆岛交通码头、农村客运站,改善镇际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扩大产业规模,增强经济实力,同时加快城镇规模建设,逐步形成高效率的多中心等级递阶结构体系。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体化
本次规划考虑到推动福鼎市城乡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除了强化区域增长中心,还需要更加关注欠发达城镇的发展,一强镇对口支援多个欠发达城镇。在自然条件好的区域统一规划,共享资源,建设中心城镇,引导乡村居民向城镇聚集。
要充分发挥主城区、沈海高速公路暨复线、温福铁路沿线、港口开发、工业园区及项目集中区建设对周边村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别是环沙埕湾的沿海乡镇要拓展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建设,不断壮大城镇规模,聚集人口,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荣的发展格局;山区乡镇要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努力实现山海协作、优势互补。强化对镇、村建设规划指导,完成示范村规划编制;推进城乡规划体系化,重大专项规划要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配套;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整体化,统筹发展城乡水、电、路、公交、电信、环保设施,协调推进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
4、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一直是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福鼎市基础设施分布极不均衡,且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大大影响了城镇之间的联系。在本次规划期间,要完善各城镇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山区城镇的交通;在电力方面要加强高压变电工程和供电能力,做到镇镇不缺电;加快高速网络网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些对城镇影响特别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尽早上马开工建设,注重区域共享,提高利用率。
(五)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的预测
1、福鼎市总人口的预测
(1)福鼎市市域总人口预测的基本思路
首先,由于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福鼎市的人口自增长率持续下降。2002-2007年福鼎市域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约为6.3%o,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在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还将有一定的下降。
其次,从人口的机械变动考虑,福鼎与浙江省接壤,距离温州较近,交通比较方便,温州经济比较发达,乡镇企业数量多且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因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移动。根据中心-外缘理论,福鼎处于温州和福州两大中心的外缘,经济比较落后,无法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因此市域的机械增长率表现为负增长。
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我们认为2005-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而人口机械增长率负向作用,故把综合自然增长率校正为5.6%o.。2010-2015年的
综合自然增长率为5.0%o。2015-2020年的综合自然增长率为4.5%o。
(2)福鼎市总人口的预测结果
福鼎近期(2010年末)户籍人口规模为(万人):57.07*(1+5.6%o)=59.3749福鼎中期(2015年末)户籍人口规模为(万人):59.3749*(1+5.0%o)=60.7229福鼎远期(2020年末)户籍人口规模为(万人):60.7229*(1+4.5%o)=61.9780经综合校核,福鼎市2010年人口约为59.3万,2015年的人口约为60.7万,2020年福鼎人口约为62万。
2、城镇化水平预测及其结果
本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将考虑福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未来规划的发展。为此我们确定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广义城镇化水平分别为67.9%、69.6%、72.5%。这样,上述各年的城镇人口规模为40.25万、42.26万、44.04万。各城镇人口规模分布如下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福鼎县域一般集贸型城镇共有八个—贯岭镇、店下镇、硖门畲族乡、前岐镇、磻溪镇、管阳镇、叠石乡、嵛山镇,它们将与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特色原有的特色产业为主。
4、重点中心村
中心村是由若干行政村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它是指在城镇建设空间布局时,能达到支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所要求的最小规模的点。本次规划中共选了10个中心村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建设重点。中心村建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方向,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和创造最佳人居环境的要求,对现有的布局分散、杂乱无章的村落和农居点,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治建设。使中心村成为农民的集中居住点和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点,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引导农民住宅建设和居住向中心村集中,努力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施齐备、服务配套、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成为农民市民化的转化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