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的思考]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突出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县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边远乡镇农村小学的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我就多年来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现就我个人对农村教育工作、管理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的教师管理要有一套合情合理的制度

首先我认为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正确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校长的一举一动,对教职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校长高尚的品德修养,对形成良好的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当校长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凡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要正直,胸襟要开阔,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善于求同存异。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取得大家的信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没有制度,那就谈不上管理。管理教师是一件复杂的事,人管人事不可能的,用制度管理人才是最强有力的管理方式。学校在制定制度时,要结合学校实际,要符合农村学校特点,又要考虑农村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制度一旦确定后,不管是否有漏洞,就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当前有些学校制定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对教师的管理随意性很大,常常是学校领导班子一起碰头,今天出台这个新“政策”,明天又闪现一个新方案,而且往往前后说的自相矛盾,这让期初制定的教师管理制度根本没有生存与适用的土壤。长此下去,教师对学校的公信力肯定会下降,学校的管理威性会大大削减,更有甚者会造成教师与学校对立局面。这种管理毫无疑问不符合时代要求,显然属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说了算的“手掌上的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是学校对教师实施管理的一种法则,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沟通,集思广益

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公仆意识。这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小学校长要懂领导,善领导,更要具备的领导意识。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人和人之间,事和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做好协调工作,做好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上级和下级之间,彼此配合;人和人之间,通力合作;事和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校长要真正发挥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首先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作为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倾听,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建议、教师的语言,这样的领导才不会被孤立。与教师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将会使你的管理如鱼得水,以便及时纠正管理中的错误,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三、处理好以人为本的关系,在规范的基础上引入激励创新机制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参和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熏陶,而且有利于帮助儿童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把一所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乡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我们农村小学校更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在实践中摸索管理,在管理中求质效、谋发展,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校管理工作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白马(1974—),男,四川稻城人,小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邓坡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