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关于妇联工作体系结构的研究

妇联是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有着全国性的自上而下完备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很好组织资源,如何在新的社会结构中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妇联系统从全国妇联到各省市、区县、街镇、居村妇代,做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事,没有结构性分工。上级妇联忙于为下级妇联布置工作,下级妇联忙于应付上级妇联布置的工作,很难

从本地区妇女的特殊性出发来考虑工作,各级妇联干部忙于应付上面布置的任务,成了为工作而工作,而不是为妇女而工作。

一个庞大的系统,没有结构性的分工,是很难发挥最大效益的。本文就妇联工作的结构性分工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省市、区县妇联工作重点针对“社会”

妇联工作的结构性分工体现在工作的重点和对象上,省市、区县妇联工作对象没有具体的“人”,所以工作重点不是“人”而是“社会”,主要任务是“改变社会”。省市和区县妇联工作的性质、方法应该是比较一致的,都是从意识形态、宏观层面思考和解决妇女问题,改变妇女的社会环境,只是工作范围不同,省市妇联影响省市政府,改变省市的妇女社会环境;区县妇联影响区县政府,改变区县妇女的社会环境。工作方法上的思考:

1、妇联向党和政府提供妇女信息与建议,推动政府做妇女项目预算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性别平等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三个代表体现在妇联工作上,妇联就应该代表妇女的根本利益,所以妇联不是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妇女问题,而是站在妇女的立场上与党和政府沟通妇女问题,这样才可能成为党和政府与妇女之间的桥梁,真正地帮助党和政府工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妇联的活动要提高“社会化”程度,妇联虽然有系统的组织网络,但是不可否认,对于广大妇女群体来说,这个网络有其“盲点”,妇联活动仅仅靠自己的网络来组织妇女参与,就很容易造成“圈内热,圈外冷”。所以每年省市、区县妇联的大型活动除了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组织手段,尤其要利用大众媒体,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使妇联的活动成为“社会化”活动,活动的整个组织过程就成了宣传过程,从而扩大妇联的社会影响,推动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妇女的方法发展。

c:把专业化评估方法引入妇联工作中

搞一个大型的活动需要很多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这种投入是否有效是很值得评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