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林档案制度

一、公益林保护与建设档案是公益林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数据库,是了解建设过程,制定保护与建设措施,分析建设成效,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和预测动态变化趋势的基本依据

二、档案格式、数据、标准应统一规范,配备专人、专机负责档案管理并定期审查修订

三、公益林技术档案由管护实施单位保存,以备查用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保密法》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五、要认真落实“防火、防尘、防盗、防潮、防强光、防虫、防鼠”措施,每月全面清扫一次

六、严格档案入库存放和借出登记手续。外单位查阅档案、摘抄有关档案资料者,必须持单位介绍,并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

荆州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的行为,保障生态公益林安全,达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目的。根据《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护林员是指从事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护林工作人员。

第三条区林业局负责本辖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各镇(林场)负责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护林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直,责任心强,遵纪守法,能秉公办事,未受过刑事处罚;

(二)热心林业事业,群众基础好,有一定威信,长期在本地生产、生活

(三)身体健康,年龄在25–55周岁的男性公民

(四)具有工作必需的摩托车交通工具;

(五)具有工作必需的移动手机通讯工具;第五条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一)积极宣传国家林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公益林管理规定、森林防火知识等

(二)巡护责任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制止乱砍滥伐、毁坏林木(含苗木)、非法收购和无证运输木材;制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域内进行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筑坟、挖根、挖笋、采脂、采集、放牧、打柴等损坏生态公益林的活动。

(三)制止在林区违章用火行为,及时清除林火隐患,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并协助当地政府扑灭森林火灾,协助执法部门对火灾案件进行查处,森林高火险期要在责任区进行全天候巡查

(四)发现森林病虫害应及时报告林业主管部门,并协助林业主管部门搞好调查与防治工作

(五)制止乱采挖乱捕乱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协助森林公安依法收缴采挖猎捕工具和野生动植物

(六)作好每天巡护记录。一旦发现人为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应竭尽全力制止,并及时报告当地镇(林场)。

第六条公益林管护人员的配备要求。根据当地公益林分布特点,按照管护难易度,划定护林责任区。原则上按照人均1000–3000亩确定管护责任区,配护林员1名。

第七条奖惩办法

(一)护林员在聘用期内,管护责任区无发生森林火灾、盗砍滥伐、林地侵占、乱捕滥猎、森林病虫害、非法采脂等现象,护林成绩突出的,在年终考核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护林员在聘用期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扣发工资,解聘等处罚。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扣发当月工资的20%。(1)发生乱占用林地1亩以下的,且没有在当天上报的。(2)高火险期间,发生违章野外用火,没有制止或没有在1个小时内上报的。(3)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岗位一次的;(4)不做好工作日记的。

2、扣发当月工资,并予解除合同辞退。(1)发生林业刑事案件,没有在查案前上报的;(2)发生森林火灾未在1小时内上报且没有在现场参与扑救的;(3)一个月内连续发生2起森林火灾的;(4)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50亩以上的;(5)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岗位外出打工的;(6)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管护工作的。(7)以权谋私,监守自盗和弄虚作假等触犯法律的,应予解聘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条本管理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重点公益林档案管理制度[本站推荐]重点公益林档案管理制度

一、

重点公益林保护与建设档案是重点公益林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数据库,是了解建设过程,制定保护与建设措施,分析建设成效,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和预测动态变化趋势的基本依据。

二、

重点公益林建设档案以经营小班为基本单元逐级建档。档案格式、数据、标准应统一规范,配备专人、专机负责档案管理并定期审查修订。

三、

根据重点公益林建设管理要求,管护实施单位要建立本单位优势树种的固定样地,连续记录样地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定位观测某些环境指标和景观指标的变化情况。

四、

重点公益林技术档案由管护实施单位和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各存一份,以备查用。

五、

建档收集的材料:

1.档案分类

重点公益林建设档案分为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两类。技术档案包括资源和管护经营档案等。管理档案包括财务档案、制度法规档案和权益档案等。

2.

主要建档材料

(1)

森林资源档案。包括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图、文表等成果(电子介质)资料、管护实施方案、森林资源调查和各种检查验收材料;资源监测数据采集资料;资源统计年报资料等。

(2)

森林管护经营档案。包括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阶(管护、抚育、改造、更新、利用等)全过程的技术资料;林政案件调查处理资料;施工作业验收资料;科学研究资料等。

(3)财务档案。包括投入与收益资料。

(4)制度法规档案。包括重点公益林建设与管理法规、规章、办法、规定与制度等;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理、开工与竣工日期、工程质量验收等资料。

(5)权益档案。包括管护单位批准建立文件、机构设置与编制文件、公益林现场界定书、林地权属证明等。

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保密法》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七、要认真落实“防火、防尘、防盗、防潮、防强光、防虫、防鼠”措施,每月全面清扫一次

八、严格档案入库存放和借出登记手续。外单位查阅档案、摘抄有关档案资料者,必须持单位介绍,并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

九、档案室内的档案应统一编号,分类入档,排列有序,科学管理

十、禁止携带档案文件探亲访友、出入公共场所。档案管理人员一旦发现档案资料有丢失情况时,要及时向领导报告,采取措施进行查找。出现档案丢失情况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三篇:公益林与公益林的管护公益林与公益林的管护

什么是公益林

森林分类

根据现代林业理论、“林业分工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和经济的不同需求,以及森林(含林地)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按水系

、山脉将森林(含林地)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和商品林经营区两类。生态保护区的森林,林地就定义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区的森林,林地就定义为商品林。这里我就重点讲讲公益林。

公益林是指为了维护和改善社会环境,以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等作为目的,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益性的、社会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森林、林地,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协议的森林、林地。

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公益林。公益林的种类

根据公益林的主要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防护林根据森林的功能又分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护岸林等几个方面;特种用途林可以分为:国防林、实验林、种子林等。

国防林包括国防设施林、国界线保护林、军事场所禁区林等;实验林包括:教学实习林、科研实验林等;种子林包括:种子园、母树林、种子测定林等。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1.涵养水源

有研究表明,每公顷森林有500m3涵养水源能力,树木根冠能够截流10%~23%的雨水,林下的树枝和落叶层能截流20%~80%的雨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减少78.4%的地表径流,使土壤蓄水量增加20%。

2.调节气候、制造氧气

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物理蒸发,能够使公益林涵养的一些水份返回大气,然后形成云雾,增加降雨数量和次数,缓解旱情,减少干旱危害,给人类生存和植物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有研究表明,在公益林的生长时期,每公顷公益林每天可释放8430t左右的氧气,吸收1548t左右的二氧化碳,给人类提供更多的氧气。

3.防风、防止水土流失

公益林所覆盖的土地,很少被大风或雨水腐蚀。有研究表明,森林可使风速减少20%~25%。公益林还可以保护周边的农田、乡村、牧场和城镇不被大雨侵害,可以保护河流和水库不淤积。

4.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生态环境

公益林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净化空气,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能够吸收大部分的阳光,并只能反射出少量的阳光,因此在公益林区域内气温是冬暖夏凉。

5.功能保健

公益林生长的野生植物。有很多具有药用价值,其颜色和香味能够影响和刺激人类大脑神经,大脑神经在其刺激或影响下,对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6.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公益林既是野生动植物繁衍和生息的重要场所,也是野生动植物中要的保护基地,在公益林内,维持了生态的平衡,也保持了生物的典型性和多样性。

[1]公益林的经济效益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巡护过程中要做好巡护记录、详细记录当天的起止巡护路线、发现的人畜活动情况、森林资源变化情况、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等内容

四、严格检查进入责任区内的车辆和人员,对开垦林地、乱捕滥猎、乱采乱挖、乱砍滥伐林木、幼林地、封育区放牧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五、做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调查及预防工作,发现火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扑救,并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情况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