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一、土地登记的概念

土地登记,也称土地权利登记,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对土地的各项权利实行登记的制度。

根据《土地登记办法》第二条的规定,我国的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农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农用地使用权(不含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土地登记的意义

按照民法理论,土地登记是一项法律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对权利的公示。所谓公示,是指将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公开向社会公众显示。

物权是排他性财产权,是对世权和绝对权,除了物的权利人以外,其他人均为权利义务人,物权变动(设立、变更、转让、消灭)必须遵循公示原则,即物权的变动必须通过法定的公示方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维护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土地登记是对土地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关键措施。在土地交易过程中,通过土地登记对土地交易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土地权属变动关系进行确认,有效促进了土地市场的规范,维护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四)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土地登记是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必须进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在对土地用途变更登记进行审核时,凡是不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随意将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破坏耕地,非法占用耕地的,均不得办理土地登记手续,不得颁发土地证书。

(五)为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主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是国家收取土地租、税、费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