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经验材料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以“八改六化”(改水、改路、改电、改厕、改厨、改院、改圈、改房,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为标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为重点,抓点串线促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创建*户美丽庭院、*个绿色示范村庄。

一、加快“改厕”,优化村居卫生条件一是改户厕。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要求,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旧房整治提升、污水治理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户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在完成新建和改造农村户厕*户基础上,再完成改造*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二是建公厕。以学校、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区域为重点,以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结合,加快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并切实做好农村厕所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目前已新改建农村公厕*座。三是增旅厕。在游客聚集公共区域、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小镇、主要a级旅游景区等,大力推进*座旅游厕所新建,确保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聚焦“清水”,严防农村水体污染一是改造污水管网。积极推进农村向城镇靠拢,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目前已实施*个场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已完成*公里。二是升级治理技术。对人口聚集程度较高、污水生产规模较大的场镇和村聚居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在已建设施稳定运行基础上,分步推进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三是加强水体修复。结合农村庭院整治、河长制管理、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房前屋后沟渠杂物清理,保持通畅整洁;科学开展村内河道疏浚、河沟池塘清淤、水域漂浮垃圾、河岸垃圾、农村污水坑、臭水沟等清理,着力回复和拓展水域功能。目前已综合治理河道长度*公里,新修护岸*公里。

四、坚持“美颜”,力促实现靓丽蜕变一是加强建筑风貌引导。加强公共空间管控,整治残垣断壁、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旧房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引导农户聘请合格农村建筑工匠建房、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强化农房安全质量管理和风貌管控,提高农房建设品质。目前已实施旧房整治*万户,危房整治*户。二是优化乡村道路建设。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批旅游路、产业路、便民路,加快促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已完成“四好农村路”*公里、安保工程*公里。建成村社硬化便道*公里,惠及*个镇*个村,受益农村群众*人。三是推进村庄“三化”工程。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绿化工程,完成农村公路绿化*公里,聚居点绿化*个,宅基地绿化*户,新增村庄绿化面积*公顷。以村主要道路、广场晒坝、农房院落为重点,实施亮化工程,已安装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盏。以保护和发展特色镇村、完善文体活动阵地为重点,实施文化工程,编制完成龙兴古镇程氏宗祠等乡村文化迁移工程设计方案,*处建筑入选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